技术文章/ ARTICLE

我的位置:首页  >  技术文章  >  生物酶大气治理剂PM10抑尘降尘剂

生物酶大气治理剂PM10抑尘降尘剂

更新时间:2025-04-16      浏览次数:22

 

PM10米兰平台app.jpg

 

生物酶大气治理剂PM10抑尘降尘剂

 

一、特性与危害

  1. 粒径与沉积位置

    • PM10因体积较大,主要沉积于人体上呼吸道(鼻腔、咽喉等),部分可进入肺部深处‌

    • 对比PM2.5(≤2.5微米),PM10的穿透性较弱,但长期暴露仍会引发呼吸系统疾病‌

  2. 健康影响

    • 短期暴露‌:引发咳嗽、咽喉不适、哮喘加重等症状‌

    • 长期暴露‌:导致慢性支气管炎、肺功能下降,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‌

    • PM10携带重金属、细菌等有害物质,可能诱发免疫系统损伤‌


二、来源与分布

  1. 主要来源

    • 自然源‌:风沙扬尘、火山灰、花粉等‌

    • 人为源‌:道路扬尘、工业排放(如冶金、建材生产)、机动车尾气等‌

  2. 传输与沉降

    • 沙尘天气时,强风可推动PM10远距离传输(如2025年4月广东沙尘源自北方)‌。

    • 无降水时,PM10易在大气中长时间悬浮,加重污染‌


三、监测与管理

  1. 浓度标准

    • 中国《环境空气质量标准》将PM10纳入常规监测指标,限值为24小时平均浓度≤150μg/m³‌

  2. 污染案例

    • 4月13日,广州、佛山等地PM10浓度超400μg/m³,达“严重污染”级别‌

    • 4月14日,沙尘减弱后,广州PM10浓度降至277μg/m³,但仍处于中度污染‌

    • 2025年4月广东沙尘事件‌:

  3. 防控措施

    • 加强工业排放监管,减少道路扬尘(如洒水降尘)‌

    • 沙尘预警期间建议敏感人群减少户外活动‌


四、与PM2.5的对比

指标 PM10 PM2.5
粒径范围 ≤10微米 ≤2.5微米
健康风险 主要影响上呼吸道 可深入肺泡并进入血液循环系统
主要来源 道路扬尘、工业粉尘 燃料燃烧、二次化学反应产物
沉降速度 较快 较慢,易长时间悬浮
监测优先级 常规监测指标 更受关注(因危害更大)

五、总结

PM10作为大气污染的重要指标,需通过源头减排和精细化管控降低其浓度。在沙尘等天气下,公众需关注预警信息并采取防护措施‌


Baidu
map